恩宁路骑楼街始建于1931年■◆■◆★★,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粤剧■◆◆■★★、武术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地★◆,也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八大类任务,共评选出41个典型案例。广东省4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为:广州市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城市生态修复类)、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历史文化传承类)、深圳市妇儿大厦改造项目(既有建筑改造类)、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类)。本轮入选项目均为完成并投入使用■★■◆◆、实施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城市更新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方法、实施模式、示范作用、底线要求等有关遴选标准◆★★■◆,择优予以公布。
深圳市妇儿大厦建于90年代初,主楼29层、附楼5层、地下室2层。更新前■★◆,装修及管网设备老旧★■、部分楼层闲置已久、设施损坏,大楼业态布局不合理◆■★■★,公益功能较为分散且薄弱■★★◆★★。
2020年起采用PPP实施模式★◆◆、以绿色低碳集约方式对妇儿大厦进行改造,激活老建筑★■◆◆■■,发挥政府监管优势、市场专业优势,通过融合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提供更高质量的妇儿公共服务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整体形象和使用功能,进一步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另外■■◆,深圳市妇儿大厦改造项目关注既有建筑改造类,而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则聚焦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类■◆■。
2016年起,荔湾区深入探索微改造“绣花功夫■■■★★◆”,采取BOT等方式◆◆■◆★★,通过街区保护规划、试点实施方案、房屋维护修缮■◆★◆★、产业运营策划◆◆■◆★“四位一体”实现全流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640余米长的恩宁路骑楼街修缮活化◆★★◆◆■、500米长的恩宁浦景观提升、约5.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修缮提升,在保留传统业态、遵循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业态■■◆■,既保留了老西关的乡土文化韵味,又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喜好。
2021年起,汕头市积极回应群众改善水压的诉求■★,开展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系统提压改造、用户表后立管规范化整改等工作,通过改造部分市政供水干管和社区管网、配建社区泵房等方式,提升老旧小区供水压力★■◆◆◆,惠及中心城区居民29万户。
2■★.其中,广州市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聚焦城市生态修复类,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属于历史文化传承类。
2019年起,海珠区统筹实施11平方公里湿地及23平方公里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重点处理“生态与价值、保护与发展、局部与整体■◆■◆★、管控与营建”四大关系,使海珠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鱼◆■■、虫、鸟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形成充满魅力的四季花景,有力激活周边高质量绿地建设,带动周边区域整体价值提升。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共评选出41个,广东省4个项目成功入选。
汕头市中心城区由市属国有企业直接供水◆★,服务居民42万户,由于市政供水压力不足★★◆■、部分老旧小区缺乏集中加压设施等原因,导致部分居住在5层以上的用户需自行安装“小水泵”提升水压,增加居民经济负担,存在水泵老化◆◆◆★★、噪音扰民等问题,以及电线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
海珠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广州绿心”。湿地周边海丝文化与岭南水乡文化两脉汇聚,是集生态价值、文化底蕴、空间优势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价值富集区域。然而■★★,长期以来湿地发展遭受旧村、旧厂的重重围困,湿地综合效益难以充分释放★◆。
2025-03-28 10:41:57
恩宁路骑楼街始建于1931年■◆■◆★★,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粤剧■◆◆■★★、武术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地★◆,也曾是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亟需修缮维护及更新改造。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八大类任务,共评选出41个典型案例。广东省4个项目成功入选,分别为:广州市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城市生态修复类)、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历史文化传承类)、深圳市妇儿大厦改造项目(既有建筑改造类)、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类)。本轮入选项目均为完成并投入使用■★■◆◆、实施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城市更新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以人为本◆■◆◆■★、理念方法、实施模式、示范作用、底线要求等有关遴选标准◆★★■◆,择优予以公布。
深圳市妇儿大厦建于90年代初,主楼29层、附楼5层、地下室2层。更新前■★◆,装修及管网设备老旧★■、部分楼层闲置已久、设施损坏,大楼业态布局不合理◆■★■★,公益功能较为分散且薄弱■★★◆★★。
2020年起采用PPP实施模式★◆◆、以绿色低碳集约方式对妇儿大厦进行改造,激活老建筑★■◆◆■■,发挥政府监管优势、市场专业优势,通过融合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提供更高质量的妇儿公共服务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整体形象和使用功能,进一步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另外■■◆,深圳市妇儿大厦改造项目关注既有建筑改造类,而汕头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则聚焦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类■◆■。
2016年起,荔湾区深入探索微改造“绣花功夫■■■★★◆”,采取BOT等方式◆◆■◆★★,通过街区保护规划、试点实施方案、房屋维护修缮■◆★◆★、产业运营策划◆◆■◆★“四位一体”实现全流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640余米长的恩宁路骑楼街修缮活化◆★★◆◆■、500米长的恩宁浦景观提升、约5.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修缮提升,在保留传统业态、遵循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业态■■◆■,既保留了老西关的乡土文化韵味,又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喜好。
2021年起,汕头市积极回应群众改善水压的诉求■★,开展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系统提压改造、用户表后立管规范化整改等工作,通过改造部分市政供水干管和社区管网、配建社区泵房等方式,提升老旧小区供水压力★■◆◆◆,惠及中心城区居民29万户。
2■★.其中,广州市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与发展项目聚焦城市生态修复类,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属于历史文化传承类。
2019年起,海珠区统筹实施11平方公里湿地及23平方公里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重点处理“生态与价值、保护与发展、局部与整体■◆■◆★、管控与营建”四大关系,使海珠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鱼◆■■、虫、鸟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形成充满魅力的四季花景,有力激活周边高质量绿地建设,带动周边区域整体价值提升。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共评选出41个,广东省4个项目成功入选。
汕头市中心城区由市属国有企业直接供水◆★,服务居民42万户,由于市政供水压力不足★★◆■、部分老旧小区缺乏集中加压设施等原因,导致部分居住在5层以上的用户需自行安装“小水泵”提升水压,增加居民经济负担,存在水泵老化◆◆◆★★、噪音扰民等问题,以及电线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
海珠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广州绿心”。湿地周边海丝文化与岭南水乡文化两脉汇聚,是集生态价值、文化底蕴、空间优势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价值富集区域。然而■★★,长期以来湿地发展遭受旧村、旧厂的重重围困,湿地综合效益难以充分释放★◆。